免密支付的便利与风险
“明明没买物品,怎么账单上多了几百块?”最近不少网友发现自己的支付宝、微信账单莫名其妙被扣款,查来查去才发现,原来是”关不掉”的免密支付在作怪。免密支付本是为了支付便捷,现在却成了许多人的”钱包漏洞”。
上海一位家长发现,孩子玩游戏时不小心点了几下,两天就花掉上万元;广州一位老人误点”免费领取”弹窗,结局被连续扣费三个月。更让人头疼的是,想关闭免密支付时,按钮藏得比迷宫还深,甚至有些平台压根不给关闭选项。为什么想关免密支付这么难?
平台为何不愿让你关免密支付?
为什么免密支付这么难关闭?答案很简单——平台靠它赚钱!数据显示,开通免密支付的用户更容易冲动消费,客单价平均高出18%。也就是说,不用输密码,花钱更爽快,平台天然赚得更多。
更过分的是,有些平台会故意把”开通免密支付”的选项设计得特别显眼,而关闭入口却藏得极深。淘宝、拼多多的”极速支付”弹窗反复出现,稍不留神就开通;苹果用户更是被迫绑定免密支付,连选择权都没有。平台通过这种”套路”,每年多赚上百亿,用户却成了”待宰的羔羊”。
维权难:平台甩锅,消费者无奈
虽然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规定,平台必须清晰提示自动扣款条款,但现实是,弹窗提示小得看不清,关闭按钮难找得离谱。一旦出现难题,平台、支付机构、银行就开始”踢皮球”——用户投诉无门,只能自认倒霉。
北京一位用户被盗刷5万,平台推给支付机构,支付机构推给银行,银行又说”用户自己授权的”。法律明明有规定,可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。免密支付成了”甩锅神器”,消费者成了最弱势的一方。
怎样保护自己的钱包?
免密支付并非完全不能用,但一定要谨慎!下面内容几步帮你减少风险:
1. 检查手机设置:打开支付宝、微信、银行APP,找到”免密支付”或”自动扣款”选项,关掉不需要的授权。
2. 警惕弹窗陷阱:”免费领取””一键开通”等弹窗千万别乱点,很可能暗藏自动扣费。
3. 定期查账单:每周检查交易记录,发现异常立刻冻结账户并联系客服。
便利不该以安全为代价,当”免密支付”变成”免密盗刷”,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。现在就去检查你的支付设置,别让”关不掉”的免密支付掏空你的钱包!